3、目前小间距LED显示屏要想实现成熟化应用还需要解决哪些问题?贵司的技术解决方案又是如何?
利亚德光电副总裁 李向东:
目前小间距最主要的问题也就是实现低亮高灰,这些都会通过我们的技术人员去解决。利亚德的小间距产品在研发生产阶段就已经经过了严格的测试,一些技术上的问题我们也在不断的改进中。总体而言,利亚德在小间距这方面是走在了行业的前列,所以无论是技术还是市场方面,都进行了严格的检验的。最主要的就是保证了产品的可靠性。
易事达光电市场部总监 雷雨:
目前小间距LED显示屏要想实现成熟化应用还需要解决的问题有:低亮高灰、兼容多操作系统、兼容多接口等等诸多问题。但“低亮高灰”的问题又被许多厂家和机构误读和夸大。许多人认为,小间距LED显示屏,要进入监控中心和投影领域需要200---300的亮度,从技术上讲很容易达到,但从应用上讲,我认为是方向性的错误;监控中心和投影领域需要200---300的亮度是10年以前,受技术的限制,所以监控中心需要暗房,门关上,窗帘拉上,用台灯办公,投影领域也是一样的;而当今,技术上已经能实现更高的亮度,有必要再将亮度降到200—300然后再制造更暗的空间吗?现在的监控中心都是灯火通明。从技术上,易事达的小间距LED已经完全攻克“低亮高灰、兼容多操作系统、兼容多接口”等等居多问题。我们易事达会根据客户的具体项目应用做出最合适的方案。在这方面我们易事达是走在行业前列的。
迈锐光电总经理 陈泽波:
目前小间距LED显示屏主要面对的问题如下:1)如何实现“低亮高灰”;2)如何匹配信号源的标准分辨率;3)如何支持多信号、复杂信号的系统接入与显控;4)如何实现无缝拼缝和高速校正;5)如何降低死灯率,保证屏体的稳定性;6)如何解决小间距特有的显示效果问题。深圳迈锐光电公司针对以上问题,已经了有相应的技术解决方案。
上海三思总经理 程德诗:
目前,高密度小间距LED显示屏是业内的一个新兴亮点,也是门槛相对较高的领域。从产品制造来讲,高密度小间距LED显示屏的技术难点主要体现在:小尺寸LED芯片及封装技术的成熟;多层(埋盲孔)高精度PCB制造工艺的稳定量产;高速、高精度表面贴装、焊接设备及工艺的普及;维修设备及手段的攻克四个方面。可以说一切外部条件都已具备,对于技术、管理基础好的企业投产小间距LED显示屏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并无革命性的技术出现。不过,要想大规模生产更小像素间距的LED显示屏,业内采取的“分立器件电子组装”生产方式显然已经不太适合,从CRT、LCD、PDP、OLED、DLP等技术路线来看,如果LED显示期望大规模生产P1.0以下的小间距,那么,半导体封装+微电子组装的工艺路线才是合理的解决方案。三思的小间距显示屏不仅秉承了“高可靠”的传统优势,更在低灰处理、LED失效控制、拼装精度、表面精处理、对比度增强、色彩还原、持续均匀性、电磁兼容等方面做到了业内极致。
蓝普科技产品总监 戴志明:
小间距最大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良好的显示效果、高度逼真的色彩还原度、另外就是无缝拼接。就是这三个突出的亮点打败了传统的显示设备,在很多领域都占得了一席之地。但是小间距毕竟还是一个新事物,才刚刚发展起来,存在的问题是肯定的,蓝普从来不回避问题,只会说去想办法解决问题。对于客户来说,在客户群体方面,总会有一些比较活跃的客户群体,乐于接受新兴事物,愿意尝试,但是也有一些客户,已经习惯运用了传统的显示设备。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还是有望渗透的。
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关于良品率的问题,小间距作为一种高精尖的产品,其良品率还是不容乐观。另外就是如何实现更好的拼接,解决方案还有待完善。
奥拓电子副总经理 杨四化:
其实,小间距也经过了好几年的发展,其技术成熟度其实已经很高了,甚至出现了技术过剩的现象。部分规格已实现成熟应用,不过,我个人认为对于企业而言,技术创新是应该有边界的,要对市场做足够充分的调研,还是得考虑是否有商业价值。
至于还需要改进的地方,主要是在加工工艺方面,还是存在比较多的改进空间,尤其是更小点间距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