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LED灯珠产品的技术工艺和原理决定了显示屏具有天然的高亮特性,如果要实现小间距LED显示屏室内应用的目标,不仅要实现小间距,还要解决高亮低灰的问题,封装工艺也很重要,您认为该如何针对小间距LED显示屏优化封装技术?
晶台股份技术总监 邵鹏睿:
在封装工艺上我们在产品使用间距上已进行了突破,那么产品低亮高灰是我们一直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实现低亮高灰,从视觉冲击到视觉舒适。从三方面进行分析:1.从芯片制造来讲要将开启电压的差异降低到极致;2.从封装上角度来讲首先品质控制,实现要达到单个产品均匀一致性,另一个方面从开发更优越的封装材料进行入手,以解决高亮低灰的问题;3.从应用的角度来讲做到基于低亮高灰的按比例缩小、低灰高刷、无隐亮、高灰价加优平衡。
国星光电RGB器件事业部副总经理 欧阳小波:
小间距显示屏实际上关注几大特性,我们归纳为:低亮高刷、高灰柔和、大角度配光、低死灯率,这些特性也是我们一直在研究的课题,而且也取得很好的成绩,我们主要从关键物料的选型(如芯片的来料把控)、封装工艺的优化(如黑色雾面封装)、封装工序的严格管控(如机台参数的重新定义以及加大检查力度)、高精度设备和零部件的运用、科学的分光分色方式等几个方面入手来优化封装技术。
宏齐科技RGB器件研发技术总监 张仁鸿:
在过去的户外屏,大家所追求的皆是亮度,亮,还要更亮,毕竟所在的环境必须承受太阳光的照射而稀释了亮度,故大家在户外屏时,皆追求超高亮度,而相反的,户内屏,与”人”更接近了,若单纯认为只要将户外屏搬进户内即可使用的话,那影响可就大了。因为观看距离变近,高亮的户外屏对眼睛的伤害相当大,轻则眼酸,重则流泪,眼部发生病变,且户外屏一般为较大间距,不适合近距离观赏。而户内屏,因与”人”最靠近,必须符合人体眼睛的接受度,以家用电视或DLP来说,其亮度约在400nits左右,比较适合近距离观赏,甚至我认为应该可以下降到300Nits,不过,这就会考验到整体显示屏的优劣了;目前,有许多的厂家将户内显示屏的规格设定在1200~1600nits左右,其实这样的规格可以再下降,且各厂家皆希望在未来显示屏可以走入家庭,而纷纷推出所谓真正的LED TV,身为封装厂,制作灯珠的我们,也是引颈期盼的,不过,首要解决的,就是低亮低灰的问题!这个问题,不仅是灯珠,也包含了驱动IC与控制器等,必须再有所提升,或许目前在1200Nits时,整体的色彩一致性是均匀的,可以达到高灰,但若直接将亮度下降至300nits,可能各种问题就来了!常见的色不均/低灰偏红…等。而针对这个部份,宏齐科技在灯珠可以解决的,即是充份利用集团内的资源,芯片在进货前,先送至全球最大芯片挑检厂”久元电子”先将于芯片供应商处购买的芯片,再做一次芯片筛选,筛选出一致性较佳的标准芯片,再进入封装;封装后,再以低电流做测试,以低电流来筛选分档次,同个档次,用在同一块显示屏,以求无论是在低亮或高亮时,可以达到色彩均匀,而为何要提到所谓的”低电流”?当灯珠由1200nits急骤下降到300nits时,想必驱动电流会下降到非常低,在电流下降的同时,灯珠的整体光效自然也就下降,按照LED的特性,在低电流与高电流时,其亮度与波长的变化本就具有相当的差异,故我认为,要做到”低亮高灰”,首先在灯珠方面就要保持在低电流驱动时的色彩一致性!
我相信在未来,LED TV走入家庭,消费者肯定是以电视的标准来检视这个所谓的LED TV,以目前的技术来说,还有许多需要突破的,而我们也了解”低亮高灰”绝对会是第一个关卡,达到这个部份后,符合了消费者及用户的要求,整体竞争力自然提升。
5、目前,小部分厂家正在积极将小间距LED显示屏向家居电视行业推动,您对这种尝试有何看法?作为封装企业,您对整个小间距LED显示屏行业的发展前景怎么看?
国星光电RGB器件事业部 副总经理 欧阳小波:
小间距LED显示屏能够向家居电视行业进军,说明市场领域里有传统液晶电视不能满足市场需要的地方,或不具备技术可行性的地方。随着家庭100寸以上电视需求的出现,小间距LED显示屏的“无缝“拼接,无限加大等特点完全满足了这一市场需求,想象空间和技术特点已经有了,其他技术和制造方面就有待于厂家进一步向家居电视行业靠拢了,还是很值得期待的。小间距LED显示屏行业拓宽了显示屏的应用领域,与室内显示这一领域产生了交集,尤其是给封装企业打开了想象和发展空间,整个规模和市场容量将迈上新的台阶。跨界所带来的应用领域的拓宽包括室内商业广告、会议室、监控指挥以及部分民用市场等,这些领域的前景不可限量。
晶台股份技术总监 邵鹏睿: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大尺寸电视尤其在50寸以上的成为市场的主流。而LED小间距显示屏目前的分辨率可达到P0.8,从视角效果上,而家居电视的观看距离通常为2-5米,已经达到分辨率精度的要求。LED小间距首先进入的应用领域主要在指挥控制、视频监控、会议显示、信息显示、虚拟显示等高端领域。而LED小间距不仅对环境光线、亮度问题、视角问题、观看舒适问题、清晰问题、观看距离问题等各方面都满足家居电视的要求,经过技术成熟应用且在成本控制的条件下必会对家居电视行业形成一定的冲击。
宏齐科技RGB器件研发技术总监 张仁鸿:
在2011年7月,宏齐科技初次参与聚积于深圳所举办的研讨会,我们展出了P3.0mm的2020模块,以及P2.5mm COB的显示屏,初尝小间距吸引人的滋味。2012年9月,宏齐科技再度于德国慕尼黑电子展,展出了P1.6mm COB显示屏,正式宣告宏齐踏入小间距,甚至微密间距的决心。
对于小间距行业内的前景,我个人是乐观的,毕竟针对小间距的应用,各厂家的技术皆已提升,甚至可以做到P1.0mm以下了;这也同时催促着封装厂与芯片厂必须再往更小尺寸灯珠来作开发。针对这个部份,宏齐科技有了具体的解决方案,除目前潮流1010灯珠之外,同时也开发出了0606尺寸,可使用于P1.0mm以下微密间距,以期达到与LCD的相似水平,更承袭1010的传统,兼具全黑灯体及哑光处理,做出真正的LED TV可使用之灯珠。自从2012年,索尼公司率先推出84英吋的4k2k TV,即已宣誓全民将进入UHD的时代(Ultra HD,超高清),直至现今,每五台TV就将近有一台是4k的,即将普及化,甚至有些所谓土豪级的大LCD TV更是将尺寸做到了超过100吋,而且还是曲面的;反观,LED显示屏也能够做得到吗?答案是可以的。
微密间距显示屏以无缝拼接技术,尺寸可无限延伸,甚至在型状上,也可多变;举个简单的例子:若未来,大尺寸显示器普及化,人人都想在家庭,或者企业内的会议室安装显示器,但其若超过一定大小的尺寸(如150吋以上),安装方面想必困难,因为有些甚至连大门的高度都不够,显示器如何进入安装?但若为无缝拼接的LED显示屏,即发挥出现场安装的最大功能了,像拼积木一样,一片一片于现场安装完成,这个浅而易懂的例子,相信大家都可以清楚的了解到在组装时,LED显示屏的优点;同样的,在整体的NTSC色域方面也相对较宽,大大的提升了接受度。
不过,除了元件之外,宏齐科技也继续针对COB封装形式的显示屏做研发,毕竟未来在微密间距作业时,贴片不易,故我们也持续针对COB Display做研究,且也有所突破,也将过去的缺点也一一改进,目前已可以做到单元板全黑面且表面全哑光处理,提供给客户另一种的解决方案。
6、贵公司目前在小间距LED显示屏方面的业务发展的怎么样?未来将会如何布局?
晶台股份技术总监 邵鹏睿:
目前我司小间距LED显示屏业务按照预期的方向发展,态势良好。小间距未来发展我司的定位引领产业的发展,做专业化封装的LED小间距显示屏全解决方案,推出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
宏齐科技RGB器件研发技术总监 张仁鸿:
宏齐目前与国内各厂家均保持友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公司同时也将小间距LED市场做为公司年度重点”舵轮计划”的发展与开发项目,公司目前也正积极配合集团设备公司”威控&久元科技强力扩展设备产能,一期目标先以300KK/M为准展开,第二期的目标目前正结合宏齐欧美客户以OEM & ODM方式进行扩展
国星光电RGB器件事业部 副总经理 欧阳小波:
国星光电作为封装行业的龙头,多年耕耘显示屏市场,目前已经做好了进军小间距市场的产品布局,制造产能直指200KK/月,与多家小间距显示屏企业积极开发、进行配套合作,业务势头良好。我们目前已经进入小间距领域,终端市场对小间距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清晰和多元化,我们将依托我们强大的研发和制造能力提供给显示屏领军企业更好的产品以满足终端市场的需求。
《LED屏显世界》观点:
在照明领域,为了获得高亮度照明产品,终端应用厂商一般选择使用“大电流密度芯片”。然而在LED显示应用进入“小间距时代”以后,合适的LED电流密度大小却恰恰相反。这主要因为在显示屏应用方面,产品的好坏并不是比谁的屏做得更“亮”,而是谁的屏做得更“暗”,“暗”到在昏暗环境下不会对人眼造成刺激性伤害。而这一要求则对LED器件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为当电流密度小到0.3~0.4安培时,如何处理好半导体器件导通与漏电流的关系,是一项棘手的难题。随着小电流芯片逐渐成为行业的主流,解决反向漏电流问题将成为显示屏产品成败的关键。而小间距显示屏的维修异常困难,这就给芯片的电流控制、抗静电能力等可靠性参数提出了更高要求。器件的可靠性又与封装技术息息相关,所以这就对器件的封装水平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目前我国大陆市场对QFN小间距封装的需求约为每月几百kk,未来很有可能超过1000kk,但是大陆企业的相关产能却近乎为零。长远看来,QFN技术将逐渐取代PLCC技术成为未来LED封装的主流趋势,因此有实力的封装企业不妨理性地进入该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