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LED产业 » 正文

重点解读首个Micro LED光通信并购案例:AI算力路线的新拐点?

字体变大  字体变小 发布日期:2025-10-15  来源:AI应用说  浏览次数:1790
核心提示:可以预见,随着技术的成熟与商业化落地,“光互联+AI”的融合将成为下一代计算架构的核心,而Credo与Hyperlume的联手,或许正是这场变革的起点。对于科技产业而言,这不仅是技术的升级,更是一场关于算力效率、能源消耗与产业格局的深刻重构。
近期美国纳斯达克一家从事AI算力芯片的上市公司Credo Semiconductor(创睿半导体)宣布完成对MicroLED光学互连创新公司Hyperlume, Inc.的收购,这个案例值得我们作重点解读,为此本文将做详细分析。

一、Credo是谁?高速Serdes为何是AI算力的“传统主力”?

1. Credo Semiconductor:高速Serdes领域的“隐形冠军”

Credo Semiconductor(创睿半导体)是一家总部位于美国纳斯达克的上市公司,深耕高速数据互联芯片技术超十年,是全球高速Serdes(串并/并串转换器)IP与芯片的领军企业。其核心业务是为数据中心、高性能计算(HPC)及AI算力芯片(如GPU、AI ASIC)提供高速、低功耗的互联解决方案,客户覆盖全球头部云服务商、AI芯片设计商及光模块厂商。
在AI算力爆发式增长的背景下,Credo凭借200G/400G/800G甚至向1.6Tbps演进的高速Serdes技术成为数据中心与AI芯片间数据传输的“血管”——当GPU需要与内存、其他计算芯片交换海量数据时,Serdes负责将并行信号转换为高速串行信号(或反向转换),通过光模块或铜缆实现跨芯片、跨服务器的互联。

2. 高速Serdes:AI算力的“传统主力”与“甜蜜负担”

随着AI模型参数量突破千亿(如GPT-4参数量达1.7万亿),GPU等算力芯片对数据I/O(输入/输出)速率的需求呈指数级增长——单颗GPU需要Tb/s(太比特每秒)级别的互联带宽,才能满足训练或推理时与内存、其他GPU的实时数据交换
传统解决方案依赖高速Serdes通道单个SerDes通道速率已做到56Gbps、112Gbps(PAM4调制格式),但要将Tb级带宽“塞”进芯片边缘,必须在芯片周围排满几百甚至上千个SerDes宏单元,形成所谓的“Serdes墙(Serdes Wall)”。这种方案的代价极为昂贵:
  • (1)功耗飙升:Serdes占全芯片能耗的10%-20%(例如一颗高端GPU总功耗1000W,Serdes可能消耗100-200W);
  • (2)硅面积侵占:数千个SerDes宏单元需要巨大的芯片边缘空间,挤压计算单元的布局;
  • (3)封装挑战:高密度Serdes布线导致封装难度与成本急剧上升(如PCB走线密度、过孔损耗等问题)。
为突破瓶颈,行业在尝试两种优化路径:
  • SiGe Upconverter(射频上变频):通过SiGe(锗硅)技术将Serdes输出的数十Gbps电信号调制到射频载波(频率更高),利用频分复用(FDM)在一根波导中叠加多个频率信号,提升总带宽。但该方案仍依赖高速SerDes(需先将数据串行化到数十Gbps),本质是“强化高速赛道”——Serdes仍是“瓶颈”,只是传输段更高效。
  • MicroLED阵列(光域并行):下文详述,这是Credo此次收购的核心关联技术。

二、MicroLED光通信:绕过“Serdes墙”的“新赛道”

1. MicroLED是什么?为何能颠覆传统光互联?

MicroLED(微发光二极管)是一种基于半导体材料(如GaN、InGaN)微型发光器件,单个像素尺寸可小至1-10微米(传统LED的千分之一)。在光互联领域,MicroLED通过电致发光原理直接将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其核心优势在于:
  • (1)超低驱动需求:每个MicroLED只需几Gbps的中低速驱动(传统SerDes需56-112Gbps),可直接用CMOS电路点亮,无需复杂的超高速SerDes电路;
  • (2)空间并行扩展:通过大规模MicroLED阵列(如数百至数千个LED)堆叠通道,以“多水管并行”的方式提升总带宽(而非依赖单通道速率),突破“Serdes墙”的物理限制;
  • (3)超小尺寸与高集成度:微米级发光单元可直接集成于芯片或硅中介层,大幅节省封装空间;
  • (4)低功耗与长寿命:光信号传输几乎无能量损耗(相比电信号在铜线中的高焦耳热),且MicroLED发光材料稳定性高,寿命远超传统电互联器件。

2. MicroLED vs. 传统方案:两种技术路线的本质差异:


特性
SiGe RF上变频(传统射频赛道)
MicroLED阵列(光域并行赛道)
是否依赖高速SerDes
依赖(需先将数据串行化到数十Gbps再上变频)
不依赖(每个LED仅需几Gbps,直接并行驱动)
带宽扩展方式
频分复用(增加载波频点,如f1/f2/f3叠加)
空分复用(增加LED通道数,如1000个LED并行)
单通道速率需求
高(56-112Gbps级别)
低(1-5Gbps即可满足)
物理封装瓶颈
受限于芯片边缘SerDes数量、功耗与散热
无需“Serdes墙”,靠阵列堆叠突破I/O面密度
适用场景
短距互连(<10cm芯粒间RF互连)
中距/远距互连(通过多芯光纤阵列,如GPU↔远端)
简单来说,SiGe RF上变频是通过“频率域扩展”提升带宽,但本质仍依赖高速SerDes,只是传输更高效;而MicroLED阵列是通过“空间域并行”扩展带宽,用更多低速LED通道替代少数高速SerDes,彻底绕过“Serdes墙”

三、Credo收购MicroLED企业:AI算力解决方案的“关键转折”

1. 收购背景:Hyperlume的创新与Credo的战略需求

此次Credo收购的Hyperlume, Inc.是一家专注于MicroLED光学互连的创新公司,其技术核心是通过大规模MicroLED阵列实现芯片级高速光互联,解决传统光互联在带宽、功耗与集成度上的瓶颈。Hyperlume的方案与Credo原有的高速Serdes IP及CPO(共封装光学)技术形成互补——前者提供“光域并行”的光源与调制能力,后者提供“电-光转换”与“光信号传输”的优化经验。

2. 对AI算力的直接影响:从“电互联瓶颈”到“光互联自由”

  • 突破物理限制,提升互联带宽:通过MicroLED阵列的“空间并行”特性,GPU等算力芯片无需再堆叠数百个高速SerDes,而是通过集成数千个低速MicroLED通道(每个通道仅需1-5Gbps),即可实现Tb/s级的总带宽。例如,若采用1000个MicroLED通道(每个5Gbps),总带宽可达5Tbps,且芯片边缘占用面积仅为传统Serdes方案的1/10。
  • 降低功耗与成本:MicroLED的驱动电路基于CMOS,无需超高速SerDes的复杂设计(如高摆幅驱动、高频均衡),单通道功耗可降低50%以上;同时,光信号传输的损耗远低于电信号(铜线),长距离互联(如数据中心内GPU间互连)的能耗进一步下降。
  • 推动“光互联+AI”深度融合:Credo的Serdes IP与Hyperlume的MicroLED阵列结合,可构建“电-光协同”的端到端互联方案——Serdes负责芯片内部的低速数据处理,MicroLED负责芯片间的高速光传输,最终实现从计算单元到存储单元、再到其他GPU的全链路高速互联。这种方案尤其适合AI训练场景(如大模型参数交换),可显著缩短训练时间并降低数据中心整体能耗。

3. 行业影响:AI算力路线的“换道超车”机遇

此次收购标志着AI算力互联技术从“依赖高速Serdes”的单一路径,向“电-光混合并行”的多元化路径演进。对于行业而言:
  • 技术层面:加速了“光互联”在AI芯片中的渗透,推动Serdes与MicroLED技术的融合创新(如CPO共封装光学+MicroLED光源的集成设计);
  • 市场层面:Credo凭借此次收购,从“高速Serdes供应商”升级为“电-光全栈互联方案商”,进一步巩固其在AI算力基础设施中的话语权;
  • 生态层面:可能带动国内相关产业链(如MicroLED芯片制造、硅光集成、光模块封装)的发展,为国产AI芯片提供“换道超车”的机会(如通过国产MicroLED光引擎替代进口高速Serdes方案)。

四、总结:AI算力的未来,藏在“光与电的协同”里

Credo收购MicroLED光学互连企业的案例,表面是一次企业并购,实则揭示了AI算力发展的深层逻辑——当传统电互联(Serdes)遭遇物理极限时,“光互联”正通过技术创新成为破局关键
MicroLED阵列通过“空间并行”绕过“Serdes墙”,与Credo的高速Serdes IP及CPO技术结合,构建了“电处理+光传输”的高效互联体系,不仅能解决AI芯片的带宽、功耗与封装难题,更为未来更强大的算力(如万亿参数大模型、实时AR/VR交互)奠定了基础设施基础。
可以预见,随着技术的成熟与商业化落地,“光互联+AI”的融合将成为下一代计算架构的核心,而Credo与Hyperlume的联手,或许正是这场变革的起点。对于科技产业而言,这不仅是技术的升级,更是一场关于算力效率、能源消耗与产业格局的深刻重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搜搜LED网无关。本网站对文中所包含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或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所有投稿或约稿,一经采用,即被视为完全授权,本网有权在不通知作者的情形下,在本传媒旗下平台选择调用。
【版权声明】「搜搜LED」网所刊原创内容之著作权属于「搜搜LED」网站所有,包括在标题后表明(本刊)字的均属本刊原创并已刊登杂志的文章,本着信息共享与尊重原创作者的原则,转载必须注明来源:搜搜LED网或《LED照明世界》或《LED屏显世界》,如有发现在未注明来源的情况下复制、转载或出版,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在线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LED网 | 微峰会 | 案例欣赏 | 微信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北京InfoComm China 2025展会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粤ICP备09180418号

©2014搜搜LED网版权所有  >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
 
顶部微信二维码微博二维码
底部
扫描微信二维码关注我为好友
扫描微博二维码关注我为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