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利 » 正文

深蓝光LED实现99.6%发光量子效率

字体变大  字体变小 发布日期:2025-07-24  浏览次数:1341
核心提示:由美国罗格斯大学牵头的团队开发出一种环保、稳定且亮度极高的新型发光材料,并用其制造出发射波长约为450纳米的深蓝光发光二极管(LED)器件。这项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上。
 科学家正在研发能发出深蓝光的混合碘化铜晶体。 图片来源:罗格斯大学

科学家正在研发能发出深蓝光的混合碘化铜晶体。 图片来源:罗格斯大学

由美国罗格斯大学牵头的团队开发出一种环保、稳定且亮度极高的新型发光材料,并用其制造出发射波长约为450纳米的深蓝光发光二极管(LED)器件。这项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上。

该材料为铜-碘有机-无机杂化发光体,由铜碘化物与有机分子构成,兼具结构稳定、发光效率高与无毒环保等优点,有望成为下一代蓝光LED的核心材料,替代含铅、含镉发光体,以解决现有蓝光器件面临的环境与性能瓶颈。

蓝光LED自上世纪90年代问世以来,已成为白光照明系统的关键器件。为进一步提升效率并降低制造成本,团队此次采用了铜-碘杂化半导体材料。测试数据显示,该材料的光致发光量子效率高达99.6%,这意味着它几乎能将全部激发能量转化为蓝光。基于该材料制备的蓝光LED,其最大外部量子效率(即发出的光子数量与注入电子数量之比)达到12.6%,是目前基于溶液工艺制备的深蓝光LED最高效率之一。

该材料不仅亮度高,其寿命也表现优异:在常规条件下,工作半衰期可达204小时,亮度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

该材料出色性能的核心在于使用了一种名为“双界面氢键钝化”的创新技术。该技术显著降低了器件内部界面缺陷,提高了电荷输运效率,使LED整体性能提升了4倍。这种LED结构就像一个“多层三明治”,每一层承担不同功能,如发光、传输电子或空穴等。当发光层与周围层之间界面匹配不良时,可能导致效率降低或寿命缩短。新技术通过在层与层之间引入氢键,使结构连接更紧密,有效克服了这一问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搜搜LED网无关。本网站对文中所包含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或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所有投稿或约稿,一经采用,即被视为完全授权,本网有权在不通知作者的情形下,在本传媒旗下平台选择调用。
【版权声明】「搜搜LED」网所刊原创内容之著作权属于「搜搜LED」网站所有,包括在标题后表明(本刊)字的均属本刊原创并已刊登杂志的文章,本着信息共享与尊重原创作者的原则,转载必须注明来源:搜搜LED网或《LED照明世界》或《LED屏显世界》,如有发现在未注明来源的情况下复制、转载或出版,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在线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LED网 | 微峰会 | 案例欣赏 | 微信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北京InfoComm China 2025展会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粤ICP备09180418号

©2014搜搜LED网版权所有  >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
 
顶部微信二维码微博二维码
底部
扫描微信二维码关注我为好友
扫描微博二维码关注我为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