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深度报道 » 正文

国产OLED盛世危言:千亿产能敌不过一项前沿技术

字体变大  字体变小 发布日期:2020-07-06  来源:北国网  浏览次数:12179
核心提示:近日有媒体报道称,京东方和华星光电的OLED屏均未能通过三星的测试,最 新的Galaxy S21将继续使用三星自家的AMOLED显示屏,iPhon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京东方和华星光电的OLED屏均未能通过三星的测试,最 新的Galaxy S21将继续使用三星自家的AMOLED显示屏,iPhone 12也将大量采购三星的OLED屏幕。

 

这是国产OLED屏幕又一次遭遇品牌手机厂商的拒绝,此前,有消息称华为第二款折叠屏手机也不再采用京东方的屏幕,主要原因是华为去年开卖的折叠智慧机Mate X搭载京东方的面板,但却发生“折痕”、屏幕容易破损等品质问题。

 

与此同时,国内OLED面板的“军备竞赛”仍在进行,十几条产线大干快上,但何时能够进入主流手机品牌的旗舰机型是个疑问。这也折射出中国OLED产业面临的尴尬:产线投入达千亿元上下,却始终没有掌握金字塔尖的前沿技术,显然靠“砸钱”改变不了“被卡脖子”的局面。

 

LCD产能过剩,国内掀起OLED投资热

 

2018年至今,A股上市面板企业不约而同地出现了利润下滑的现象。如京东方2018年、2019年净利润分别下滑56.76%、46%;深天马同期净利润分别下滑35.25%、15.09%。

 

面板利润的下滑是行业普遍现象,与之相对应的是中国国产LCD面板的市场份额节节攀升,从2017年不足30%增长到目前已经接近一半的份额。中国液晶面板产能的扩张使得行业长期处于过剩的状态,面板企业盈利下滑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内面板企业开始加码更先进的OLED技术。OLED屏幕已经成为高端机的标配,也是显示技术的发展方向。IHS统计显示,目前三星、华为、苹果、小米、OPPO、VIVO等主流手机厂商的旗舰机型中采用OLED屏幕的款式有14个,占比达7成。研究机构预测,到2025年,OLED的生产能力将以20%的年复合增速增长,OLED市场份额在整个显示市场将从2019年的5%上升到2025年的14%。

 

西南证券的研究报告显示,大陆OLED存量投资额达4374亿元,未来两年OLED增量投资达2692亿元。国内现有18条OLED产线,2020-2021年将有8条OLED产线陆续投产(包含硅基OLED微显示器件),其中2020年投产两条,2021年投产6条。该报告数据与各家实际情况难免存在出入,但一定程度上仍然反映了国产面板厂商的布局。


可是,为什么一边新产线大量投产,一边国产OLED面板却进不了主流手机厂商的供应体系呢?有面板行业专家解释,国内面板厂商不具备与三星等巨头PK的实力,在技术上差距明显、产品可靠性不足,这是主流手机品牌旗舰机型不敢采用的根本原因。

 

攀上金字塔尖是中国OLED产业的唯 一出路

 

事实上,OLED屏幕一般可分为刚性平面屏、固定曲面屏和全柔性屏三种形态。在这三种形态中,全柔性屏的技术难度最 高、应用前景最广阔。

 

然而在全柔性屏这一前沿领域,三星握有绝对的优势,国内产业界则把希望寄托在最早推出折叠屏手机的柔宇科技身上。目前掌握全柔性屏技术与生产线的厂商,全世界仅有韩国三星和中国柔宇两家,分别代表目前OLED领域存在的两种技术路线:一种是三星等厂商从传统刚性OLED技术中改进而来的低温多晶硅技术(LTPS),另一种则是由柔宇科技独立自主研发的超低温多晶硅制程集成技术(ULT-NSSP)。今年3月,柔宇科技推出了第三代蝉翼柔性屏,搭载该产品的柔派2手机也同期对外发布,据悉,柔派2的平整度、可靠性已经达到了业内先进水平。

 

与此同时,柔宇科技还同中兴通讯达成战略合作,中兴未来推出的折叠手机大概率将使用柔宇科技的全柔性屏。

 

遗憾的是,除了柔宇等少数产线外,国内投产的OLED产能大部分指向了刚性平面屏和固定曲面屏。反观韩国面板巨头,三星和LG近年来在全柔性屏上投入了大量资源,取得了大量突破。产业界担心,本就落后的中国面板产业,在全柔性屏时代来临后,又会与先进技术形成代差,面临与芯片类似的“投产即落后”的局面。

 

“看起来热闹的中国OLED产业本质上还是追随,远远落后于三星。而唯 一能与三星制霸的LTPS技术相抗衡的,唯有国产厂商柔宇科技自有的ULT-NSSP技术。其它国产面板厂商虽然也号称拥有若干项技术专利,但目前仍然没有能够与三星打擂台的选手。”面板行业专家直言,中国大量投产OLED产线就像当年的大炼钢铁,“炼”出来的屏幕无法通过苹果、三星等终端厂商的检测,面板厂商仍然停留在落后的技术上。

 

前述行业专家表示,中国面板产业想要真正完成超越,就要在全柔性屏这种金字塔尖技术上获得话语权,“在这个意义上看,中国需要更多的柔宇科技”。

 
关键词: OLED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搜搜LED网无关。本网站对文中所包含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或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所有投稿或约稿,一经采用,即被视为完全授权,本网有权在不通知作者的情形下,在本传媒旗下平台选择调用。
【版权声明】「搜搜LED」网所刊原创内容之著作权属于「搜搜LED」网站所有,包括在标题后表明(本刊)字的均属本刊原创并已刊登杂志的文章,本着信息共享与尊重原创作者的原则,转载必须注明来源:搜搜LED网或《LED照明世界》或《LED屏显世界》,如有发现在未注明来源的情况下复制、转载或出版,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在线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LED网 | 微峰会 | 案例欣赏 | 微信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北京InfoComm China 2024展会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粤ICP备09180418号

©2014搜搜LED网版权所有  >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
 
顶部微信二维码微博二维码
底部
扫描微信二维码关注我为好友
扫描微博二维码关注我为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