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其他彩电企业开始大力推广OLED电视时,海信则站到了反对阵营。在9月15日的海信媒体开放日上,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称,"液晶电视一定会有寿终正寝的一天,但是替代者并不一定是OLED电视,海信的未来选择了激光电视"。
那么,在OLED电视和激光电视之间,你会选择谁?
OLED阵容扩大,众多问题待解
相比传统基于LCD/LED技术的液晶电视,OLED可以将屏幕做的更加轻薄,甚至能够卷曲,应用于多种形态,在这方面,LG产出的应用级产品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与优势一样,OLED的缺点也相当明显,比如生产线的良品率低、寿命低、成本高等问题。明显的优势与缺憾,伴随OLED技术已经一同走过了好几年,人们不断的畅想着它广阔的应用未来,也时常唱衰它的发展速度,在纠结与矛盾中,消费电子市场已经经历了几个周期性的变化。
而此次OLED电视峰会汇集了中国电视产业的核心力量。LGD的战略合作伙伴悉数出席。除了早期已经加入OLED有机电视阵营的LG电子、创维、康佳和长虹之外,在中国市场叱咤风云的海尔、TPV等电视厂商也派出高层出席现场活动。据调研机构DisplaySearch公布的调研数据显示,此次参与盛会的电视厂商所占据的市场份额高达50%,拥有一半的市场份额。另外,国内两大家电卖场流通企业苏宁和国美也为OLED站台助阵。其各自运营3000多个卖场,在业界影响力巨大。
据OFweek显示网了解到,目前,LG电子、创维、康佳、长虹等知名电视厂商已经陆续推出最新一代的OLED有机电视,其中LG电子EG9600、创维S9300、康佳X90PU等4KOLED产品已经投入市场,长虹的OLED产品也即将正式上市,涵盖了55、65以及77吋等多个尺寸,不仅加速了产业市场化发展,也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
虽然多数中国电视巨头站在OLED阵营,但是OLED电视还是被指出有残影、寿命短、功耗大、亮度低等缺点。而且,4K的LCD电视已经开始普及了,而OLED电视面板目前能够量产的还是2K产品。加上,OLED电视价格远高于LCD电视,海信也放言未来五年内能使LCD电视价格保持在OLED电视的三分之一。而TCL多媒体副总裁王汝林透露,TCL下半年将推出仅5.9毫米厚的曲面LED背光液晶电视。通过量子点、导光板等技术,液晶电视在色域、厚度上都与OLED差异不大,且物美价廉。
与此同时,三星也认为目前OLED电视仍存在致命的缺陷,面板良率低带来成本高昂,而颜色衰减问题又会带来大量用户投诉,甚至有高层认为现阶段推广OLED后患无穷,这也让三星高端系列品牌进入了一个相当矛盾的境地。
去年开始战略收缩的索尼同样不认为OLED是救命稻草,一年多前,索尼就宣布停止生产OLED电视,把重点转向使用传统液晶显示屏的4K电视机,因为后者价格更低,并已经在其2015的生产计划中占据近半比例。此外,索尼与松下去取消了已经达成的OLED合作生产计划。
与国际巨头三星、索尼的唱衰OLED的言论相似,中国本土电视的领头羊海信也不看好该技术,其掌门人周厚健甚至公开表示,按照现在的发展速度,OLED在五年之内都不会成为主流,海信的ULED敢和OLED叫板,在色域、对比度、动态补偿上都不次于OLED,但是在能耗和价格上比它低得多,OLED的好处是自发光,黑的地方完全黑掉,亮度可以为零,但它在使用寿命和成本上还有很多问题。
除此之外,当前掌握着OLED技术的绝对话语权主要是韩国的三星、LG等企业,中国虽然已经有面板企业开始投产OLED技术,但是无论从核心技术还是生产条件来看,都无法达到高水平的要求,彩电企业要推OLED技术还是要采购外资企业的显示屏。从另一个角度讲,掌握OLED话语的外资企业正愁无法大力推广其上游零部件的时候,当前一些国内企业却率先在市场上展开争吵,无形中提升了全球用户对它们的关注,帮助它们强攻中国市场,这难道不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吗?
更为让人忧心的是,一些彩电企业甚至开启了OLED产品的价格战,只是为了与ULED抢夺市场份额,先不说OLED面板的采购价格有多高,面板厂家的利润有多高,先就其自身来说,对于一个还没有完全普及甚至成熟的新技术,就开始采取价格战的方式进行推广,这难道不是杀鸡取卵的行为吗?
电视大屏化成趋势,激光电视能否抓住机会
9月15日,在海信的媒体开放日期间,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放言"OLED电视未来五年难成为主流",激光电视将成为未来的主流,海信将努力把这个"第四代"电视到来的时间前置。显然,海信要抢在韩国主导的OLED电视成熟之前"卡位"。
在韩国面板商LGD联手众多中国彩电厂商创建OLED联盟以加速推广OLED产业之际,海信却选择了另一条道路。周厚健表示,海信不做上游企业的"搬运工",海信要做第四代的"领头羊"。在2016年4月,海信将正式推出"液晶电视替代者"的激光电视。显然,他的自信来自于电视的大屏化趋势和激光显示的技术优势。
而大屏幕恰恰是激光电视的优势。由于颠覆了屏幕,激光电视甩掉了占电视成本80%的"显示面板",尺寸越大,性价比越高。因此,周厚健预测,2016年,大屏幕和超大屏幕激光电视将被消费者广泛认可,并迅速地进入家庭。往下,激光显示将成为显示技术的一颗新星,特别将凭借其型态新、屏幕大、色彩真、成本低等优势,对本欲选择65吋及以上大屏幕液晶电视的消费者,具有不可抵御的诱惑力,并改变他们的选择。
海信电器副总经理、激光影院事业部总经理高玉岭介绍了激光电视与现阶段液晶电视和OLED电视的区别,激光电视在功耗、色域、亮度、大尺寸成本等方面具有优势。特别是在RGB三色激光技术应用于激光电视之后,其色域覆盖了可以达到120%,在尺寸方面也更加灵活,具有尺寸调节的自由度,可以更好的匹配居住环境。
高玉岭表示,三年后,激光电视将对75英寸及以上液晶电视形成冲击。五年后,激光电视将对65英寸及以上液晶电视形成冲击。而未来五到十年,激光电视将替代液晶电视。
不过,业界认为激光电视有两个"短板":一是激光电视对环境有较高要求,必须是黑暗的环境,但一般家庭都是边看电视边吃饭或干别的事;二是激光电视的光源,小孩观看容易对眼睛造成伤害。
对此,周厚健向笔者透露,激光电视2016年的亮度将提升至400尼特,"不影响你做事","这是激光电视大的突破",而液晶电视一般亮度只有350尼特;另外,激光电视的光源经过处理,由束光源变为面光源,且有眼睛保护设置,不会对人眼造成伤害。
其实,不管是OLED显示技术还是激光显示技术,在显示技术的选择上每家企业都有自己选择的权利。只要是能够满足消费需求,符合自己企业的战略规划,就可以了,实在没有必要去炫耀或者诋毁技术的好坏。
但是,对于中国的彩电企业来说,如果还继续沿着外资企业已经设计好的从液晶LCD时代向自发光OLED时代路线前进。那么中国彩电产业的发展永远都面临着外资企业挟住脖子和命脉。中国企业就永远走不出外资企业的"技术襁褓"。
所以,所有中国彩电企业都必须要另起炉灶,拉开一条自主定义、自主创新,并且拥有自主话语权的新道路。无疑,激光无屏电视从一开始就打破了外资企业对于显示面板的制约,这也就从根本上解决了外资企业的制约,从而有助于真正提升中国彩电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同样,在激光电视上,包括海信、长虹,以及众多国内企业已经布局研发多们,建立了相对完善和成熟的产业链体系。也这是未来中国彩电产业的希望和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