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LED产业 » 正文

时隔7年,LED显示行业再现“整合潮”的背后

字体变大  字体变小 发布日期:2021-06-16  来源:投影时代  浏览次数:1262
核心提示:关注LED显示圈动态的朋友不难发现,近来有关圈内企业间合作的报道越来越多地见诸于报端,让人不由得联想起2014年掀起的那场轰轰烈烈的并购大潮。那么,时隔7年发生的这两次合作大潮,背后的逻辑究竟有什么不同呢?
 关注LED显示圈动态的朋友不难发现,近来有关圈内企业间合作的报道越来越多地见诸于报端,让人不由得联想起2014年掀起的那场轰轰烈烈的并购大潮。那么,时隔7年发生的这两次合作大潮,背后的逻辑究竟有什么不同呢?

 

回望2014年,彼时,小间距LED行业刚刚经历过近乎疯狂的爆发期。而在经历了2013年“不温不火”的市场后,2014年在世界杯等活动的带动下,LED市场迅速回暖。但是,在繁荣的市场表象背后,却也隐藏着种种危机。

 

正是看好小间距LED行业的“暴利”,彼时无数厂商加入竞争行列,由此带来了低端产能过剩、高端研发能力不足,产品严重同质化等结构性问题,同时出现的恶性价格战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也为行业发展埋下了隐患。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当时业内形成了共识:做专做强。正是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优势企业开启了大量的并购行为。其中包括以彼此技术和资金优势为标的的并购,以彼此细分市场优势为标的的合作,以及以细分应用领域拓展为目标的并购。

 

总的来说,这一波整合潮基本是以“大鱼吃小鱼”模式进行的,总体趋势是头部企业以吸纳中小企业的方式取长补短,打造自家独特的竞争优势,以对抗即将面临的行业洗牌风险。事实证明,这一策略在当时是起效的。

 

而当时间来到7年以后,市场的环境已今时不同往日。首先,经过一轮市场的洗礼,小间距LED行业的品牌阵营已基本稳定,基本已告别行业混战的局面。其次,头部企业从制造能手积极向研发型、技术型、解决方案型转变。再者,行业的品牌格局已不仅仅是国内玩家独享,在迈向国际舞台的同时,我国屏企也要面对来自海外显示巨头在品牌、研发、市场端雄厚积累的挑战。

 

另一方面,需求市场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首先,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产能的扩大,使得市场基本从卖方市场全面转向买方市场。其次,用户的需求不断提升,从“能用”到“好用”。再者,新应用不断增多,迫使小间距LED屏企不得不在许多从未涉足过的领域尝试和探索。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小间距LED屏企头部企业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合作之路,与7年前不同的是,这一次,更多的是强强联合,更多的是跨界。譬如,洲明与京东方联手,目标是基于智慧城市解决方案的多元化显示,形成对小间距LED、LCD、OLED等多元显示技术的整体布局。利亚德与晶元光电的携手,则是为了进一步完善在micro LED显示产业的产业链布局。

 

如果说,7年前的整合潮,更多是为了“抱团取暖”,是为了生存;那么,7年后的这次合作潮,则更多的是为了“合作升级”,实现1+1>2的目标,是为了抢占未来显示风口的制高点,是为了发展。

 
关键词: LED显示行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搜搜LED网无关。本网站对文中所包含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或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所有投稿或约稿,一经采用,即被视为完全授权,本网有权在不通知作者的情形下,在本传媒旗下平台选择调用。
【版权声明】「搜搜LED」网所刊原创内容之著作权属于「搜搜LED」网站所有,包括在标题后表明(本刊)字的均属本刊原创并已刊登杂志的文章,本着信息共享与尊重原创作者的原则,转载必须注明来源:搜搜LED网或《LED照明世界》或《LED屏显世界》,如有发现在未注明来源的情况下复制、转载或出版,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在线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LED网 | 微峰会 | 案例欣赏 | 微信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北京InfoComm China 2025展会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粤ICP备09180418号

©2014搜搜LED网版权所有  >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
 
顶部微信二维码微博二维码
底部
扫描微信二维码关注我为好友
扫描微博二维码关注我为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