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企业专区 » 正文

凭借什么, 京东方这次能加入“果链”?

字体变大  字体变小 发布日期:2021-02-22  来源:夸克显示  浏览次数:1933
核心提示:早在2017年就有传言说京东方将为iPhone供应OLED屏幕,但由于技术和产量问题一直未能如愿。而京东方这次的正式加入,意味着原本由三星、LG主导的屏幕市场或将改变,未来的OLED手机屏幕市场竞争也将因此变得更加剧烈。

早在2017年就有传言说京东方将为iPhone供应OLED屏幕,但由于技术和产量问题一直未能如愿。而京东方这次的正式加入,意味着原本由三星、LG主导的屏幕市场或将改变,未来的OLED手机屏幕市场竞争也将因此变得更加剧烈。

 

一、一次权衡利弊的双向选择

 

出色的质量是进入苹果供应链的基础。近几年,京东方不断加大研发投入,2017年投入69.7亿元,2018年投入72.3亿元,2019年和2020年的研发投入都达到营收的7%,并在2020年4月以1864件PCT专利申请量位列全球第六。

 

目前,京东方在市场上的份额仅次于三星,但在质量上与三星的屏幕还是存在不小差距。主要是由于三星对OLED设备的垄断,使其无法拿到OLED生产的最先进的设备,例如最先进的蒸镀机Canon Tokki、最先进的蒸镀罩、最先进的金属掩膜板FMM等。

 

除了产品要达到标准外,京东方还需要有能达到苹果订单量的生产线。

 

自2016年开始,京东方连续三年在国内共投入了3500亿元用来扩建AMOLED产线。2017年,京东方宣布成都第六代柔性屏生产线正式生产,这是当时除了三星外唯一的第六代柔性屏生产线。

 

再来分析这次事件,在新眸看来,与其说京东方削尖了脑袋也要挤进苹果iPhone手机OLED屏幕面板的供应商中,倒不如说是京东方与苹果的双向选择更为恰当。

 

对于京东方来说,产品被苹果认可,等同于京东方的OLED屏幕面板技术和质量得到了苹果的背书,首要的好处是立马能奠定行业地位,跻身一流屏幕制造企业之列。其次,京东方可以接到来自苹果的巨额订单,这对不断“烧钱”的京东方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

 

最后,加入苹果供应链体系,意味着可以得到苹果先进的技术指导以及生产流程,不仅有助于提高自己的生产技术和产品线良品率,还可以提高对其他品牌订单的议价能力,为京东方带来长远的经济效益。

 

对于苹果来说,向京东方采购屏幕,很大程度是为了摆脱对三星显示的依赖,缓解苹果的采购压力,使苹果更加灵活地调整供应链。

 

苹果自iPhone X首度采用OLED面板后,三星显示长期独家供货苹果,三星屏幕质量的确出色,但过度依赖也让三星有了卡苹果产量的能力。虽然之后LG显示加入供应行列,但“绿屏”问题却为苹果带来不少麻烦。

 

对于消费者来说,iPhone使用三星、LG、京东方三家公司的屏幕,纠结在所难免。因为LG和京东方的OLED屏幕综合表现不如三星,如果在同样的价格下买到了使用京东方或者LG屏幕的iPhone,不仅体验会存在一定差异,在心理上也会难以接受。

 

二、“果链”向国内转移

 

随着京东方加入果链,我们不难发现,近几年加入果链的内地企业越来越多,例如中南创发、中石伟业、东江集团等。

 

根据苹果公司数据:2019年苹果公司全球807家工厂中,有383家设在中国大陆,与2018年相比增加了27家;大陆工厂占比也达到47.5%。

 

 

内因看,苹果一直以“零库存”为目标,在苹果供应链上实行精简化、精细化管理方式,其“无缝化”的供应商管理体系是长期维持高毛利的重要法宝。要实现“零库存”,最重要的一点便是要有一批响应快速的供应商,以便将库存压力转稼到代工厂上游的一级、二级供应商身上。

 

为实现“零库存”,苹果采用了精简的供应链,但出于提高议价能力和分散供应链风险考虑,果链中的每个生产环节往往保持在三个供应商。例如,屏幕面板供应商三星、LG,三星不论在工厂数量还是出货量上,都具有绝对优势。这样的情况下,苹果就有动机引入新的供应商。

 

三、国产“果链”趋势

 

回顾整个苹果供应链,从类别上可以将其分为上、中、下游。

 

上游由于芯片等技术门槛比较高,主要被高通、海力士、三星等公司把握,短时间内难以取得较大突破。中游由于内地企业进入较早,所以渗透率较高,预计未来仍能有提升空间。下游目前主要由台系企业主导,例如鸿海、和硕、纬创等,但内地厂商也在不断切入。目前90%以上的AirPods的组装由立讯精密和歌尔股份主导;在iPhone上,立讯精密于20年7月与大股东立讯有线共同出资33亿收购iPhone组装工厂昆山纬新;iPad方面,比亚迪电子19年切入iPad组装。

 

 
关键词: 京东方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搜搜LED网无关。本网站对文中所包含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或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所有投稿或约稿,一经采用,即被视为完全授权,本网有权在不通知作者的情形下,在本传媒旗下平台选择调用。
【版权声明】「搜搜LED」网所刊原创内容之著作权属于「搜搜LED」网站所有,包括在标题后表明(本刊)字的均属本刊原创并已刊登杂志的文章,本着信息共享与尊重原创作者的原则,转载必须注明来源:搜搜LED网或《LED照明世界》或《LED屏显世界》,如有发现在未注明来源的情况下复制、转载或出版,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在线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LED网 | 微峰会 | 案例欣赏 | 微信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北京InfoComm China 2025展会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粤ICP备09180418号

©2014搜搜LED网版权所有  >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
 
顶部微信二维码微博二维码
底部
扫描微信二维码关注我为好友
扫描微博二维码关注我为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