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闻人物 » 正文

洪震:LED显示产业这边风景独好

字体变大  字体变小 发布日期:2019-06-25  浏览次数:19472
核心提示:访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发光二极管显示应用分会秘书长 洪震近年来,以小间距LED显示屏为代表的中国特色LED显示产品开
 ——访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发光二极管显示应用分会秘书长 洪震

近年来,以小间距LED显示屏为代表的中国特色LED显示产品开始热销全球。

以SMD技术、N合一、COB及Mini/Micro LED等技术的出现和产业化,LED显示行业呈现出百花齐放,各领风采的喜人局面。  

随着新技术、新应用、新场景、新模式的出现,LED显示再次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

为了更深入了解行业发展趋势,把握新型显示发展脉搏,本刊记者特别专访了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发光二极管显示应用分会秘书长洪震先生。

微显示专刊:小间距LED显示屏能够风靡全球,与中国LED显示应用企业的创新分不开,但小间距在往P1.0以下发展却面临着量产的瓶颈,您觉得我们企业该如何突破?

洪秘书长:2014年,我国LED显示屏行业开始进入小间距的创新与革命时期。随着上游外延芯片、中游封装及下游应用技术的不断进步,小间距的产业化相关问题不断解决,点间距不断下探的同时凭着色彩鲜艳、无缝拼接等优势,不断渗透原本属于LCD和DLP拼接墙的市场。

随着小间距LED显示屏的间距越来越小,小间距LED显示屏的稳定性、可靠性问题益突出,特别是P1.0以下开始面临量产的瓶颈。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各大企业开始不断进行着技术及工艺的革新,“N合一”、COB及 Mini/Micro LED等新技术的创新对行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借助小间距LED技术领先地位,我国LED显示屏的规模不断发展壮大,并占据了全球81%的产能。然而,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LED显示屏除了需要解决产品技术上的问题,还要关注产业化及其它问题。例如去年行业的美国337调查事件,就暴露了我们在专利、知识产权方面的沉淀还远远不够,为了变我国LED显示屏整体上大而不强的局面,我们企业必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继续加强研发和创新的力度,同时也要重视标准的作用,构建完整的知识产权体系和标准体系,这是我们取得下一步突破的核心与关键。  

微显示专刊:目前除了常规的SMD技术, COB显示技术、“N合一”Mini LED也不断进步,请问您是如何看待行业技术的发展?

洪秘书长:不管是SMD、COB,还是“N合一”技术,主要都集中在室内小间距领域。LED显示屏在室内应用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 当时主要以显示模块的形式出现,如5*8模块、8*8模块等等,这是封装模组的组合,当时叫“模块”。而SMD技术、COB技术或N合一技术,从根本上讲都是模块封装技术变化和延伸。至于封装是正装,还是倒装,或是其他的组合封装,都是对工程项目的稳定性及显示效果的孜孜追求。我个人认为,这三项主要的技术将会推动我们行业规模上一个新的台阶,包括对未来Mini LED和Micro LED的技术变革和促进,LED显示屏行业技术上呈现百家齐放、百家争鸣的发展局面。

在LED显示屏发展到Mini LED和Micro LED的阶段,还将融入其他的一些技术,如平板显示技术和集成电路技术。而在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一些技术可能会侧重于点间距,另一些技术可能会在显示效果、节能环保等其他方面。最终不同技术,会适应不同的细分市场,这是我们对现阶段行业技术发展的一个评价与判断。

微显示专刊:Micro LED被誉为下一代显示技术,您认为与LCD、OLED、以及激光显示技术相比,它的优点主要体现在哪?未来的主要应用市场在哪里?瓶颈在哪些方面?

洪秘书长:Micro LED、LCD、OLED以及激光显示技术的发展,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电视上的发展历程,2008年CRT、PDP、DLP和LCD四大技术本身对电视的发展都需要有一个技术方向性的预判,结果市场选择了LCD。今天就像历史的重演,我们不同的显示技术又开始面临“群雄逐鹿”的局面,市场会选择谁?

    LCD在主流的平板显示、家用、商用电视市场占据着主导地位。

   OLED偏重于手机、手表等小屏幕应用市场,在大屏幕应用上遭遇了一些瓶颈。激光显示家庭影院、数字电影、舞台及景观等方面有应用市场。

   相对于其他显示技术,Micro LED拥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在分辨率、亮度、对比度、功耗等各方面性能相当突出。

   在今年刚刚结束的成都海峡两岸的新型显示技术交流会议上,没有一个厂家对Micro LED未来发展持反对意见。在这种趋势下,不但国际上三星、索尼等企业重返这个行业,国内面板厂京东方、华星光电以及重要的电视机厂家也纷纷进入到Micro LED领域,台湾的晶元、亿光、宏齐、聚积等也都在集中力量,加强Micro LED这方面的技术研发和突 破,海外市场资本也异常活跃,并且加快量产进程。

从未来的主要应用市场看,LED有显示、照明、汽车电子以及背光显示四大应用市场作为支撑,随着电子印刷等综合技术的发展,制约Micro LED发展的巨量转移等技术带 来的高昂成本问题的解决也只是时间问题。

微显示专刊: 在Micro LED技术方面,我国相比国际上的差距还是非常明显,我们看到索尼、三星进入到这个行业来了之后,迅速地引领了大屏幕应用上的趋势,那么我们未来的机会在哪里?我们都有哪些优势跟劣势?

洪秘书长:三星、索尼等显示巨头重 新进入LED显示这个领域,说明对这个领域增长前景十分看好。三星、索尼实际上是老牌的显示企业,也有半导体方面的沉淀。不管从技术的积累上,还是对对高端显示的理解上,都比我们要强。但我们在产业规模及市场占有率上都具有很大的优势,所以我不认为我们的差距会很大。只是在高端产品领域,在品牌、知识产权、包括运作的经验上,我们和这些企业确实存在一定的差距。

我们本身是一个电子消费大国,拥有全球最大的电子消费市场,以及雄厚的产业基础,加上国家对显示产业的政策扶持,包括4K、8K的产业发展,都让我们在推动这个新一代技术的发展中拥有非常大的优势。

我们是立足四大显示产业应用的基础上循序渐进,以产业化应用推动Mini/Micro LED技术和产业的发展。索尼和三星跟我们有所不同,他们将重点放在AR/VR等消费类电子方面,是追求“精尖技术”的实现,再通过 技术形成产品去推动新市场,而我们是立足市场去推动技术。

当前我国无论是芯片还是封装的产能都在世界上遥遥领先,产业规模非常大,相比较来说,双方是各有各的优势与劣势,但综合来看,我们的优势更大一些,但是,随着谷歌、苹果这些大的行业巨头的进入在LED显示行业 竞争将空前激烈,要求我们早做准备。

微显示专刊:目前以Mini/Micro LED为代表的微显示技术尚未成型,主流产品仍是背光或者大屏幕显示这方面的,作为协会书长,请问您是如何看待微显示未来发展情况?

洪秘书长:Mini/Micro LED的微显示技术实际上就是高清及未来超高清显示技术的发展,是我们对显示效果不断追求的目标与方向。显示技术的进步类似于电脑的进步,从286、386到奔1和奔2……这是技术发展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当前Mini/Micro LED的主要的参数和性能都在不断进步,带动着我们整个显示产业不断向前发展。在LED显示屏领域,目前主要体现在小间距和Mini上,除了室内专业级应用领域、商显市场,户外应用对微显示的展也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例如,在智慧城市发展浪潮下,智慧灯杆屏就是户外小间距LED显示屏一个十分重要的应用领域。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新的应用场景也将不断出现,未来更小间距的产品将会渗透到新的领域及新的市场。

对于Mini/Micro LED微显示的未来,我个人及行业协会都非常看好微显示产业的发展,并且非常看好推进微显示产业过程中多技术多应用场景的融合,认为微显示技术是我们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和核心竞力。

微显示专刊:今年3月份,国家工信部等部委印发了《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 2019-2022年)》的通知,随后我国多个省市地区也都陆续出台了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行 动计划,您认为这会给LED显示屏应用产业带来哪些机遇?又将对微显示发展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洪秘书长:这次我们国家发布的《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 实际上为我们显示行业挖掘出了新的市场, 4K、8K、5G技术的高速发展为我们LED显示产业带来十分难得的发展机遇。

近两年,除了前面谈到三星、索尼等国际企业,包括安防监控领域的海康、大华、威创、JQY等行业巨头,也纷纷跨界进入LED 微显示这个领域。对于LED显示屏行业来讲,我们从小到大其实走过也是一个不断融合的趋势。从传统显示到小间距、Mini/Micro LED,不断向封装靠拢和积聚,未来可能还会向芯片端集成,整个产业链都将发生巨大的变化。

《计划》为LED显示技术创新发展带来了机会,几大显示板块的技术的融合、应用市场的融合到几大产业的融合,都是对LED显示产业发展前所未有的机遇。LED显示屏应用原来侧重在商业显示领域发展,如今面临这样重要的发展契机,把握不好很可能落伍,把握得好就会诞生出像“腾讯”和“阿里巴巴”那样的领先企业。

企业生态环境来说,LED显示屏行业不断诞生很多新的公司,挑战传统老的公司,而老公司又要接受挑战,努力创新,焕发新 的青春。总而言之,此轮Mini/Micro LED 微显示的发展对LED显示行业会面临很大的挑战。与其它新型显示技术相比较,我非常看好LED显示产业,LED显示产业这边风景独好。

 

 
关键词: 高端访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搜搜LED网无关。本网站对文中所包含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或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所有投稿或约稿,一经采用,即被视为完全授权,本网有权在不通知作者的情形下,在本传媒旗下平台选择调用。
【版权声明】「搜搜LED」网所刊原创内容之著作权属于「搜搜LED」网站所有,包括在标题后表明(本刊)字的均属本刊原创并已刊登杂志的文章,本着信息共享与尊重原创作者的原则,转载必须注明来源:搜搜LED网或《LED照明世界》或《LED屏显世界》,如有发现在未注明来源的情况下复制、转载或出版,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在线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LED网 | 微峰会 | 案例欣赏 | 微信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北京InfoComm China 2024展会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粤ICP备09180418号

©2014搜搜LED网版权所有  >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
 
顶部微信二维码微博二维码
底部
扫描微信二维码关注我为好友
扫描微博二维码关注我为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