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编辑视点 » 正文

中国工业4.0,我们准备好了吗?

字体变大  字体变小 发布日期:2015-09-16  来源:中国两化融合网  浏览次数:961
核心提示:去年10月,中德双方宣布开展工业4.0合作至今,中国制造开启了持续加码工业4.0的过程:扶持政策层出不穷,江苏牵手德国打造江苏智
      去年10月,中德双方宣布开展“工业4.0”合作至今,“中国制造”开启了持续加码工业4.0的过程:扶持政策层出不穷,江苏牵手德国打造“江苏智造”、“机器换人”席卷珠三角,各地也纷纷上马机器人产业园,大有遍地开花态势……乍看之下,中国版工业4.0似乎渐有燎原之势。

 

与之相对,近期,在产业领域出现了两个标志性的事件:一个是人社部公布数据,截至今年6月末,我国农村在外务工人数同比增长仅为1%,该数据从2010年起连续第四年下滑,农民工正在从“无限供给”向“有限供给”转变;另一个是,富士康转投印度,未来5年将在印度投资50亿美元,建造电子产品制造与研发中心。事件的背后,则是“中国制造”正面临着“内忧外患”:曾经最大优势之一的“人口红利”岌岌可危;低端产业正在形成转移效应,而高端制造业羽翼未丰。

 

在我看来,无论是“燎原之势”,还是“内忧外患”,都是在持续为工业4.0的到来“增砖添瓦”。实际上,处于热风口上的中国“工业4.0”,最需要是的却是冷思考,在出发未久之际,我们最应该反问一句:我们真的准备好了吗?

 

首先,我们的政府真的准备好了吗?工业4.0的本质,不是一种生产技术、生产方式的革命,而是一种思维方式的革命,是以“开源、开放、共创、共享”的互联网思维,来驱动产业转型升级。但让人担心的是,不少地方政府对于“工业4.0”的理解似乎尚不到位,一方面,仍然用工业2.0时代的思维模式来指导和培育新兴产业,思维模式仍然停留在圈地、盖厂房、减税免费等传统思路上;另一方面,在相关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无序竞争问题,不少地方只从自身利益出发,抢商争商,内部互相比拼。以机器人产业园为例,截至2014年底,全国已建或拟建的机器人相关产业园已经超过35个,在缺乏区域产业协同机制的情况下,无法细分产业链条,容易产生重复建设、恶意竞争、效率低下等效果。

 

前阵子,网上流传一个段子:支付宝大面积瘫痪,是因为杭州萧山的一根光缆被挖断了。玩笑的背后,恰恰给我们政府提了一个醒:工业4.0的基础远未打牢。工业4.0是个完整的体系,一方面,需要建立在两化充分融合的基础上,目前,我国的自动化、信息化等硬件设施尚未充分实现;另一方面,需要建立在相关法律、金融体系完善的基础上,而目前我国以知识产权保护为代表的法律框架,和更加完善、充分的融资渠道也都尚未健全。而这些都需要我们的政府在关注具体的产业园区、企业之外,付出更大心血和精力去完善和健全。

 

其次,我们的企业真的准备好了吗?工业4.0时代,企业需要更新的不仅仅是技术,更需要的是更新发展理念。企业天性就是逐利的,在市场竞争中,很自然地会趋向投资少、见效快模式,而避开投资大、见效慢模式。在产业转型过程中,恰恰需要避免的就是一味地追求眼前利益,需要避免重走工业2.0时代的老路:既缺乏技术创新、也缺乏品牌建设,虽然赢得了暂时的生存空间,但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并不充足。

 

除此之外,企业还需要做好跨界和合作,要从单打独斗中,学会借力生态圈和联盟,学会打通原本固有的产业之间的隔阂。在企业的管理模式上,同样也需要重新革新和完善。过去金字塔式的、传统的管理模式,抑制每个人创新的动力。在工业4.0时代,扁平化的组织结构正在成为新的潮流。

 

最后,我们的工人真的准备好了吗?工业4.0的实现,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扶持,离不开企业的自我革新,同样也离不开产业工人的“转型升级”。某种程度上,在工业4.0时代,产业工人的升级,要比引入机器更为关键。相较于德国扎实的工业基础,产业工人较高的素质,中国的产业工人无论是在技术还是思维模式方面,都相对滞后,而背后的原因,既有产业模式落伍的影响,同样也有全面综合的职业教育体系的缺失。

 

在学习德国工业4.0技术、模式的同时,我们的产业工人培训,也需要借鉴德国职业教育在培训考核、就业指导、社会氛围等方面的积淀,尽快建立和完善一整套适合我们自己的培训标准、课程、证书管理体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搜搜LED网无关。本网站对文中所包含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或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所有投稿或约稿,一经采用,即被视为完全授权,本网有权在不通知作者的情形下,在本传媒旗下平台选择调用。
【版权声明】「搜搜LED」网所刊原创内容之著作权属于「搜搜LED」网站所有,包括在标题后表明(本刊)字的均属本刊原创并已刊登杂志的文章,本着信息共享与尊重原创作者的原则,转载必须注明来源:搜搜LED网或《LED照明世界》或《LED屏显世界》,如有发现在未注明来源的情况下复制、转载或出版,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在线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LED网 | 微峰会 | 案例欣赏 | 微信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北京InfoComm China 2024展会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粤ICP备09180418号

©2014搜搜LED网版权所有  >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
 
顶部微信二维码微博二维码
底部
扫描微信二维码关注我为好友
扫描微博二维码关注我为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