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LED显示屏 » 正文

中国面板产业成功?半导体能够复制吗

字体变大  字体变小 发布日期:2016-05-25  来源:中关村在线  浏览次数:787
核心提示:近年来,中国能引以为傲的重大产业和项目,除了高铁、核电站之外,液晶面板产业也可算上一个。以致于我国台湾地区的一些企业认为
    近年来,中国能引以为傲的重大产业和项目,除了高铁、核电站之外,液晶面板产业也可算上一个。以致于我国台湾地区的一些企业认为,中国大陆液晶面板业能取得突破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把我国台湾地区的技术团队挖了过去。现在,国家也在加大力度扶持半导体产业。那么,中国能够复制面板业的成功经验吗?

 

面板累计投资5000亿元,半导体投资翻倍?

 

从数据上可以看出,我国液晶面板产业正在快速崛起。到2016年,TFT-LCD面板按面积计算,出货量达到全球第二,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20%,产业总体规模超过3000亿元,基本扭转了电视面板依赖进口的不利局面。在京东方、华星光电以及中电熊猫等面板大厂的大力布局下,在2018年~2019年中国大陆TFT-LCD产能规模将有望赶超韩国,成为全球第一。

 

 

截止2015年,我国在显示产业方面的投资接近5000亿元,其中有4000亿元以上是面板投资,上游材料和装备的投资为1000亿元。直至2015年已经量产的各种面板生产线有22条。

 

但是液晶面板产业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京东方的历程也曾遭业界的诸多质疑,如今的矛盾也不少。然而一切要拿结果来说话,不能否认面板的国产化率已由早期的3%上升达到20%以上,而且还在继续爬升。因此有舆论认为,现阶段中国半导体业的瓶颈之一是产能不足,所以也应该如法炮制。由于面板业累计投资达5000亿元,半导体业的技术复杂度更高,再加一倍投资也应该。

 

在这样的思路指引下,近期武汉新芯投资240亿美元的存储器项目已经启动,未来中芯国际、华力微等12英寸生产线有可能再次跟上。从全球半导体制造业的现况看,除了三大巨头继续竞争扩产之外,绝大部分公司已经基本收手,很少再参与投资竞赛。因此近期中国的表现让人刮目相看,甚至有些不可思议。

 

中国半导体业的投资真能奏效吗?有支持者信心满满,也有部分人觉得风险太大。双方可能都能找出一大堆理由来支持自己的论点。

 

面板经验能否复制,难有确切答案

 

所以,问题的焦点就变成了中国半导体业能复制面板业的成功经验吗?可能很难有确切的回答。有人认为这是两个不同的产业,技术门槛及复杂性也不一样,不存在可比性。因此,复制经验,缺乏先决条件。

 

也有人认为,半导体业的产业链长,技术进步快,IP多,产业规模已近3500亿美元,相比之下,面板业规模只有其三分之一左右。加之,现在西方仍对对于中国半导体业进行严格控制,稍有风吹草动会立刻会进行制裁,比如近期中兴、紫光等的公司便接连遭受美国的制裁。

 

中国液晶面板产业在密集高强度的投资(4000亿元)下,实际上是下定决心要“赌”一把,目前它是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这里面有天时地利,也包括囯家的鼎力支持和企业人的辛勤努力,共同促成。沒有人敢言这样的模式可以在其他领域同样能复制成功。

 

砸钱只是一方面,最终落实是技术创新

 

观察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一直是在不平衡中摇摆。业界对于市场走势的预测,总可分成乐观派、客观派及悲观派三种。但是,回顾20世纪90年代存储器产业,以及晶圆代工业的成长,半导体业的总体心态是偏乐观的。这也是半导体厂在产能扩充时总是采用高值的原因。中国半导体业总体上是采取跟随策略,所以在产能扩充与先进制程的推进上也会跟随国际大厂。这其中也存在“赌上一把”的心态。

 

对此,我的建议是,在先进制程方面中国应当加强研发,加强国际国内合作发展,但在成熟制程方面,迅速扩充8英寸产能,可能是更加符合中国半导体业发展的策略。

 

众所周知,砸钱扩充产能的风险很大,它是把“双刃剑”。如果产能扩充不当,所引发的产能过剩后果非常严重。另外,把中国的市场需求折算成产能的思维也不够理性,因为中国的市场就是全球的市场,除非你的产品能胜过竞争对手。否则就是过剩产能。

 

关于中国半导体业的讨论已经持续很久,列举了各种方法与途径,但是真正可推行的方法似乎并不多,其中可能的原因涉及产业体制、工业基础、技术、环境以及人材等多方面问题。未来中国半导体业发展肯定能有不小的进步,但是不要相信会有突变的可能。目前通用的方法是研发、兼并(或合资)、合作三驾马车齐头并进,争取每个方面都能有所突破。

 

尽管道理是显见的,可是实际操作起来十分困难,各有各的利弊点,都要准确把握一个合适的“尺度”。

 

必须清醒认识到“只有中国自己的技术长一点,对手们才肯退一点”。尽管研发非常花钱,而且时间长、见效慢,但是它是根本性的措施,最终产生的技术成果能落在自己手中。中国半导体业没有“捷径”,只有一步一个脚印的踏实前行。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搜搜LED网无关。本网站对文中所包含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或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所有投稿或约稿,一经采用,即被视为完全授权,本网有权在不通知作者的情形下,在本传媒旗下平台选择调用。
【版权声明】「搜搜LED」网所刊原创内容之著作权属于「搜搜LED」网站所有,包括在标题后表明(本刊)字的均属本刊原创并已刊登杂志的文章,本着信息共享与尊重原创作者的原则,转载必须注明来源:搜搜LED网或《LED照明世界》或《LED屏显世界》,如有发现在未注明来源的情况下复制、转载或出版,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在线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LED网 | 微峰会 | 案例欣赏 | 微信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北京InfoComm China 2025展会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粤ICP备09180418号

©2014搜搜LED网版权所有  >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
 
顶部微信二维码微博二维码
底部
扫描微信二维码关注我为好友
扫描微博二维码关注我为好友